首页

媒体看山商

智汇访谈: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生活融入与世界表达

作者:   来源:儒商研究院   日期:2019年04月22日 00:00   访问量:
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生活融入与世界表达

国之所以为国,因为有民。文化之所以为文化,因为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“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”,“文化兴国运兴,文化强民族强”,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,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,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”。
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是当今时代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出发点。只有做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中华文化才更具活力,更富生命力,更有影响力。

本期“智汇访谈”栏目邀请到山东省教育厅督查办李志华先生,以及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儒商研究院院长杨家珍女士,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生活融入与世界表达。

移动互联网时代优秀文化与当代教育方式的碰撞

目前,人类文明已经从工业化时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,随着计算机、多媒体技术的普及,现代传播终端已经到了移动端手机上。这种传播方式的改变和技术的更新,特别是5G推出之后,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,将使人接触世界的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。

当传统文化遇到互联网这种新的生产工具、信息载体,二者会发生怎样的碰撞?

支:

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,互联网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时代,在快速提升社会效率、经济效益的同时,互联网也让人际关系变得疏离与冷漠。比如,公共场合,在一些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,十个有九个都在看手机。

同样,下班回家,也是面对面不交流,各自低头玩手机,甚至单位开会、学生上课也有人在不停地刷微信。可以说,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疏远了人际间的情感交流,再想找回过去那种亲密联结是非常困难的。对于这个问题,两位老师如何看?

杨:

这种现象现在的确很普遍。就说开云(中国)吧,为了给学生们讲好一堂课,老师做了大量功课,可是上课时学生们却在底下玩游戏、刷微信,这的确是对我们目前教育体系的极大挑战。

我们也在采取措施试图改变这种现象,一是增加老师授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,二是利用好网络资源,开设网络课程,让大家自主学习、拓展学习,希望能够贴合现代年轻人的需求。

此外,社会诚信观念淡漠,假冒伪劣产品泛滥,这都是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。即使出现了比互联网还要高级的工具和更加完善的法制,如果支撑人们决策行为的传统文化道德缺失,这些问题都不会很好解决。

我们院校是培养财经类商科人才的,不少人将来会走上管理岗位,迫切需要我们将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人文精神灌注于教学中,用道德约束来规范他们的经营管理行为。

我们所倡导的“新儒商精神”就是解决当下难题的灵丹妙药。新儒商就是新时代的儒商,既要有文化,又要懂现代市场经营管理,还要具备国际视野。可以用这样四句话对“新儒商精神”进行定义:天健地坤,明德修身;以义取利,贵和守信;本仁用智,行平立准;经世济民,博纳日新。通过教学,要让大家潜移默化地将“新儒商精神”运用到经营管理决策中,这也是目前研究院的老师们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。

李:

对于支总和杨老师刚才说的现象,我觉得大家都是在关怀世道人心,关怀人的生命本质。但是我的观点可能和你们不同,我认为手机、互联网都只是一种工具和介质,因为工具和介质的改变,人们的社交方式也跟着改变了,借助网络这个信息通道,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少了,但是在交流深度上反而加强了。

我举个简单的例子,日常生活中人们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很难用言语表达出来,但是当我们借助手机的时候,虽然隔开了一层,反而跨越了许多障碍,更有利于情感的深度表达。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,互联网的存在确实拉近了我们一家三口的感情,甚至我们整个大家族的感情。

如何让移动互联网充满人文色彩,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,关键在于如何驾驭它。比方说我们讲课,如果学生手里有一部手机,可以随时进行信息查询,还完全没有时空限制,这就倒逼着老师为学生提供手机所代替不了的教学资源。

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重塑当代公民道德素质

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在文学理论作品《文赋》中提到:“观古今于须臾,抚四海于一瞬。”中华五千年文化,无处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,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思想,更是对中国人的思想道德与行为方式影响深远。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对人格养成有什么益处?它又如何完成向世界的表达?现场,三位文化大咖也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。

支:

经典就是经典。用心品读经典,会让人受益终生。之前,我们在中小学的经典教育上的确是缺失的。近些年,教育界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,我们惊喜地看到传统文化经典正在重新走进校园。同时也应看到,传统教育的缺失,也让当下的社会呈现出不少乱象。

比如微博上曾有热门话题讨论老人跌倒该不该扶,这个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,老人跌倒了当然应该扶,不能因为有个别的敲诈现象,就放弃做人的本分。如果整个社会都还在探讨这类问题,那一定是社会出了问题。作为文化和教育工作者,二位对此怎么看?

杨:

扶助弱小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,如果说在扶不扶上还纠结犹豫,那这个社会的道德观就真的出问题了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美好的品质以及做人最起码的道德,应该代代传承下来。我们教学中强调阅读经典,就是把人文精神融入专业教育,通过研习经典,打牢学生的道德根基。

李:

我个人认为,传统教育是一种反刍式教育,先吃进去,再慢慢消化。比如,我们小时候背《论语》,并不是背完了就会产生怎样的影响,而是当情景出现的时候,沉淀在精神价值体系中的东西就会发生感应,从而支配一个人的行为。《论语》中曾提到:“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”它是告诉人们和君子一起,你的事业才会越做越大,因为格局决定命运。

我记得杨绛先生以自己曾经上过私塾为荣,3至13岁是记忆的黄金期,这个阶段的学习效果是惊人的,错过了很可惜。这就是第一口奶的问题,错过了一辈子都补不回来。当然目前的现状是历史形成的,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修正时弊,回过头来向老祖宗学,把丢失的传统找回来,当然这里面需要有个过程,不是一个口号、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。

传统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养成教育,就是要学习古人如何学习经典,包括穿汉服、三叩九拜之类的,都只是一种形式,其核心是礼仪精神。回归文化传统,中国人要有文化自信。文化自信不够,就是文化自觉不足。而要增强全民的文化自觉,需要我们更多地去关注、研究与实践。

支:

关于志华先生所提到的“反刍式教育”,我很有感触。人在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,经常会想起小时候的事情。阅读经典,决定了孩子们的精神体质。如果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这方面的教育,后期再补就困难了。

泱泱中华五千年,诞生了数不清的灿烂文化。诗仙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,“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揽明月”的他把自由浪漫发挥到了极致。楚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所著《离骚》,全诗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,其想象之丰富,意蕴之深远,堪称千古绝唱。

而曹雪芹一部《红楼梦》,更是在中西方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。“文变染乎世情,兴废系乎时序”。当今社会,如何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的表达,重拾文化自信,大咖们各抒己见。

支:

当今社会,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,从政治、经济到军事、科技的博弈越来越激烈。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规律来看,每一种文明必须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,通过更广阔空间上的交流与融合,才能获得更快的发展进步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文明趋同、文化存异,是世界发展的潮流。当前,以儒家思想为根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完成向世界的表达?

杨:

技术的飞速发展,使得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和传统道德观念都在悄然发生改变。这个过程中,尽管会有很多的碰撞和挑战,然而总有一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,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时代都应该是一致的。

近些年我们在传承经典中,取其精华,剔除糟粕,梳理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,希望能提炼出中国的文化基因来,代代传承下去。像传统文化中的以义取利、天人合一、以人为本、以和为贵、诚实守信、中庸之道等价值观念,就是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基因。

而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世界表达,首先我们要有国际化的视野,要走出去和世界文化交流融合;第二个是要有创新思维,不断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;再就是要有包容开放的心态。这三者都具备了,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,实现更完美的表达。

支:

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,是站在人类文明视角和发展的视角,去定位我们未来文化价值的一种理论建构。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也好,共享、共生理念也罢,都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。

然而,当下的文化现状并不乐观,能够跳出“小悲欢”来真正反映时代的经典作品少之又少,我们很多的影视作品投了巨资,但是真正经典的作品太少,不像过去,一个小说、一部电影、一首诗歌,就可以影响一个人、一大批人。

杨:

我也有同感,2014年去美国访学,当谈到中国的文化时,国外的人更多地想到中国的武术、美食,真正属于我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,人家根本就不知道。

李:

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决定了产品的高度。说到底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过渡阶段,这也就是我们支总提出智慧品质生活的价值所在。

精神关怀和人文关怀本身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召唤,如果说现代社会人文和价值认同达到这个层面,不去做那些粗制滥造的东西,拿出真正的工匠精神对待我们所从事的职业,再谈大师,再谈经典,就有意义了,现在我们还没到出产大师和经典的时候。

我们现在还处在文明养成期,改革开放到现在不过才40年,社会各种观念形态、行为方式复杂交错,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。但是从目前的大环境看,中国人已经有资格说我们可以进入讲礼仪的时代了。

支:

关于这个问题,志华先生几句话就把本质揭示出来了。中国从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,再到信息文明,目前三种文明交织在一起,是最复杂的阶段。5G技术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的推出,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,引进高端制造业的技术革命,大量的人从生产线上解放出来,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。

有数据称,人均GDP过8000美元,文化产业就会兴起。当前中国人均GDP已经接近10000美金了,所以文化产业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已经开始。“浩然之气,集于气,养于体”。我们现在每个人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,把经典文化理念用工作、所做的事情表现出来,把我们的文明成果和文化自信展示出去。

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藏,每个人都能从中吸收到不同的养分。在高速发展的5G社会,找回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和精髓,重新塑造中国人有光彩、有尊严的文明生活方式,任重而道远。“智汇访谈”将会一直走下去,观察记录,让更多的人走进品质生活、智慧生活的新时代。

出镜人物

杨家珍:

女,教授,博士,现任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儒商研究院院长,儒商文化促进中心理事会理事,中国礼仪文化智库专家,国家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,研究领域涉及工商企业管理、质量管理、高等教育管理、中西文化比较、新儒商理论研究等。

李志华:

山东省教育厅研究员,山东省语委办公室调研员,从事语言文字工作30余年,目前致力于经典诵读和书法师资培训等传统文化教育工作。

支英珉:

武汉大学新闻学博士,现任大众报业集团山东新闻大厦董事长兼总经理,中国海洋大学、青岛大学、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,山东省报业协会常务理事,曾荣获“中国主流媒体二十大优秀职业经理人”、“中国房地产推动力媒体十大领军人物”、“百名有突出贡献新闻人物”等称号。

智汇访谈

是由智汇品质生活联盟、山东新闻大厦、小荷爱心公益联盟、《超越》DM杂志共同推出的一档文化访谈IP栏目。

智汇访谈秉承“记录新时代品质生活与人文精神”的理念,力图穿越风云际会的现实时空,与国内政治、经济、科技、文化等领域的精英翘楚,围绕当前社会热点话题展开交流和探讨,以嘉宾的人生阅历、体验感受和智慧认知为中心,力求体现人文关怀,描摹世间百态,抽丝剥茧般深度挖掘人性、意识、社会道德层面的内容,使嘉宾的人格力量、观点理念和社会价值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。

相关报道: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Vq6XqqXWIHV-pJyIxIQfjg

上一条:《烟台日报》: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成立应急管理学院
下一条:大众网烟台·海报新闻:山东应急管理学院在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挂牌成立

关闭

开云(中国)地址: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191号
电话:0535-6904023      招生电话:6903560